一、概述
醫藥工業廢水包括四種:合成藥物生產廢水,抗菌素生產發酵廢水,中成藥生產廢水和各種制劑生產過程的洗滌水和沖洗廢水。其中前兩種廢水品種多,生產規模差別大,單位產品排放污水量大,廢水組分復雜,污染物濃度高,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,屬于難治理的廢水之列。國家主管部門對制藥企業的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,2008年制藥行業的出水標準將修改為COD 150mg/L,而多數企業連老標準規定的出水COD 300mg/L的指標都無法實現。因此廢水處理將成為制藥企業的產能瓶頸。解決了廢水處理難題的制藥企業,才有機會和資格在政府的支持下擴大產能,發揮競爭優勢。存在環保隱憂的制藥企業,將越來越舉步維艱,遭遇更大的環保壓力,最終在市場上失去競爭能力和地位。
二、常規處理方法
國內制藥行業內的廢水治理技術工藝繁復,基建投資大,單位處理成本很高。物理/化學處理方法,去除廢水COD的效率低,化學藥品消耗大,產生的淤泥多,通常只能作為生化處理的預處理工序。目前用得比較普遍的生物降解方法,由于進水COD濃度高,水力停留時間很長,因此需要構建大型生化水池,投資巨大。此外,由于廢水中存在的生物毒性,活性污泥經常受到沖擊,系統運行不穩定,經常需要投加活性污泥。新型的處理技術有水解酸化-膜生物反應器、厭氧-好氧生物反應器、中溫上流式厭氧污泥床(UASB)反應器、高活性厭氧顆粒污泥工業化生產技術、高效內循環厭氧反應器,屬于傳統生化工藝的改良型技術,在處理效率方面有所改進,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制藥廢水可生化性差的困難。
三、原料藥廢水的海馳處理技術
[復合微電解工藝+生化組合工藝+海馳后處理工藝]是海馳環保處理制藥廢水的核心技術。經過海馳技術預處理的生化工藝出水可達到COD 300 mg/L以內,經海馳催化降解處理單元后,最終出水COD值 100—150mg/L,色度為50—80倍,完全達到《國家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征求意見稿)要求,接近國家一級直排標準。
四、應用工程
中型抗生素原料藥生產廠廢水處理項目,生產美伐他汀、鹽霉素、普伐他汀等的混合廢水,水量300 m3/d,綜合廢水進水COD值為12000—15000mg/L,復合催化微電解出水實現COD去降率35%,色度去除率80%,異味消除效果明顯。微電解處理的出水,通過短時間的培養馴化,活性污泥能夠良性生長、自動繁殖,COD去除率穩定上升。生化處理采用(A-O)2組合工藝,最終出水COD濃度小于150mg/L。
五、處理工藝
高濃制藥廢水 ——→ 調節池 ——→ 復合微電解 ——→ AO組合工藝 ——→ 催化降解濾床 ——→ 沉淀 ——→ 排放
六、進出水指標及工藝參數
總停留時間HRT小于100小時,運行成本(直接費用)4元/噸。